东莞天娇设计公司专研好作品,品牌设计整合服务20年
服务热线:400-830-5200
banner
画册设计新闻

古代画册设计的发展过渡回顾

浏览:  时间:2014.05.22  来源:东莞天娇广告设计

原标题:古代画册设计的发展过渡回顾

  在龟甲兽骨刻甲骨文、在石面上刻经文、在青铜器上刻金文,这些只能说在某一方面具有书的功能,它们既笨重,也不便于保存和流通。随着文字和社会的不断发展,画册设计的设计形式也几经演进,出现了以下几种主要的画册设计形式。
最早的装订形式——简策装
    简策义称简册,是将削成的细长条形状的竹、木片用细绳编连起来而成。单一竹片或木片叫做“简”,编连起来的叫做“册”或“策”。简的长度,一般有一尺、一尺半和三尺三种。成策的方法是用绳将简依序编连,上下各用绳子一道,将简扎成一束成册。在册的开头,往往加上两根不写字的简,名为“赘简”,是为了保护“册”,给人一个过渡的视觉空间,有舒畅之感。这种装订方法是早期画册设计比较完整的形态,已具备了现代画册设计的基本形式。在两周和春秋战困时期的“简策”,就是我国最早的画册设计形式,始于公元前10世纪,沿用至东汉末年造纸术发明以后。简策比甲骨文、石经文、金文有了很大的进步,但因太重,书写也不便利,使得阅读十分不方便。
    2.历史上应用最久的装订形式——卷轴装
    卷轴装始于周朝而盛于隋唐(公元4~lO世纪)。卷轴装是用帛或纸做的,其制作形式类似于今天的卷轴画,卷轴画有纵向、横向两种,而古代画册设计是横向展开的。卷轴装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,即卷、轴、镖、带。“卷”是卷的本身,即以纸或帛做成的,卷从左向右卷起,右端在卷外。“轴”是用以便利旋转舒卷的,两端用各种材料的轴头,轴内前面装裱有一段纸或丝绸,轴通常是在左端包一根有漆的细木棒,也有用珍贵材料如象牙、紫檀、玉、珊瑚等。“玉轴牙签,绢锦飘带”是对当时卷轴画册设计的生动描绘。轴的作用除了便于舒卷以外,还有区分书的贵贱、种类和防潮避虫的作用。“镖”是指轴内前面装裱的一段纸或丝绸,镖头系上丝带用来缚扎,是保护卷子免于松散破裂的。“带”是用作缚扎的。卷轴装的行列有序,与简策相比舒展自如、翻阅方便、分量较轻,可一纸或多纸粘裱在一起,谓一卷。
    3.由卷轴装向册页装发展的过渡形式——经折装与旋风装
    (l)经折装。经折装是画册设计对卷轴装的一种改进,出现在9世纪中叶以后的唐代晚期。经折装是将一幅长条书页,按一定的宽度一正一反连续折叠成长方形的一叠,用较厚的纸、织物或色纸粘贴首尾两页做书皮,起到护封的作用。这种形式叫做经折装,又称折子装画册设计。经折装保留着卷轴的形式,大多是单面书写,也有雕版印刷的,已变化成为折子形式,如同现在的册页形式,可根据所需来翻动画册设计,查阅所需的内容。这种装订形式多以佛经为主,西夏佛经绝大部分为经折装。经折装克服了卷轴装卷舒不便的问题,经折装更有利于成册的存放和收藏,但翻动次数多了,折叠处容易断裂。为此,人们又把它缝订起来,这便开始出现了后期的蝴蝶装形式。
    (2)旋风装。旋风装是从卷轴装过渡到册页装的纽带和桥梁,出现于唐代中期。旋风装其实是经折装的变形产物,其设计形式是以一条长条纸做底,首页单面书写,按于卷端,一半粘在书的最前面,另一半从书的右边包到背面,粘在末页,收藏时从首向尾卷起,如从第一页翻起直到最后,仍可接连翻到第一页,回环往复,不会间断。这种设计样式,展卷时似龙鳞,所以也称为龙鳞装;收卷时形似旋风,所以又称旋风装或旋风装卷子。这种设计形式既保存了卷轴装有利于保护书页的长处,也具有缩小版面便于翻阅的优点。现存故宫博物院的唐朝吴彩鸾手写的《唐韵》,用的就是这种装汀形式。
    4.早期的册页形态——蝴蝶装
    蝴蝶装也称为“蝶装”,由经折装演变而来,是册页装的最早形态。它起始于五代(公元10世纪),盛行于宋代,至元代(公元13世纪)逐渐衰落。蝴蝶装的装法与旋风装截然不同。它不像旋风装每页相连然后折叠,而是一个印版就是一页,每页的折叠方法,是版心向内,单口在外,朝一般装书折贞的相反方向折叠。闪书页的中缝被粘在书皮上,打开时书页两端上下扇动,就像蝴蝶的两翅,所以称为“蝴蝶装”。这种折法的好处是,由于版心向内,有文字的地方向书背而不易损坏,避免了经折装和旋风装书贞折痕处易断裂的现象。由于这种装法是通版的整幅画面,闪此在翻阅上更加方便。由于蝴蝶装的书页是单页,翻阅
    5.宋末开始出现的设计形态——包背装
    包背装是在蝴蝶装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册页装形式,出现在南宋后期,元、明、清也多用此形式,如明代的《永乐大典》、清代的《四库全书》就是这种形式。包背装类似与现在的平装书,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主要区别是对折页的文字面朝外,背向相对。包背装的装法是将书页的正面正折,文字向外,页的边为书背,在与版心相对的书页右面余幅处打眼,用绵性的纸捻订住,书外用书衣绕背包装,所以称为“包背装”。包背装有两种,一种画册设计是早期不穿线的情况,书页粘在书背上的;另一种是打孔穿纸捻,再加书衣。包背装的画册设计除了文字页是单面印刷,且又每两页书口处是相连以外,其他特征均与现代的画册设计相似。
    6.明代中期后盛行的设计形态——线装
    线装书是在明末清初盛行起来的,线装的折页与包背装完全相同,版心向外,背面相对。不同之处是线装不用整纸裹书,而是前后分为封面和封底;不包书脊,用刀将上下及书脊切齐,用锥子穿小孔,再用棉线或丝线装订成册。线装书一般是用四眼订法,较大开本的书,也有用六眼订法和八眼订法,有的珍藏本需特别保护,就在画册设计的书脊两角处包上绫锦,称为“包角”。这也是古代画册设计技术发展最富代表性的阶段。线装书不易散破还易于携带和翻阅。线装是中国传统的装订技术史上最为进步的形式,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的设计特征。线装书的出现,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设计艺术形式,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,至今在国际上仍享有很高的声誉,是“中国书”的典型。
本文章转载东莞市天娇广告有限公司原创:http://www.dgtianjiao.com


 

来源声明:本文章系天娇广告编辑原创或采编整理,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天娇广告。以上内容部分(包含图片、文字)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及时与本站联系(0769-22504406)。
热门标签:

立即预约 专属顾问为您服务

总监一对一免费咨询与评估
画册设计行业分类
总监微信

总监微信咨询 李先生